11月7日的立冬,朋友圈里一半是教资考生刷查分界面的紧张,一半是「今天吃饺子」的打卡——有人配文「立冬吃饺,教资过稿」,有人晒出外卖订单备注「多放香菜,求个‘香’遇好成绩」。这届年轻人把饺子包进了新的玄学,也把「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冬至吃」的老话题,又翻出了新热度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去年我们做过次万人投票,结果跟往年一样「没定论」:有人搬出土著身份说「我们东北立冬就吃冻饺子,冬至吃酸菜炖大骨头」,有人翻民俗书反驳「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张仲景,立冬吃是近年跟风」,争到最后大家倒达成共识——「管它哪天,天冷了想吃就吃」。查了近代民俗资料才发现,南北地区的习俗本来就散:山东有的县立冬吃「倭瓜饺子」,陕西部分农村立冬要吃「萝卜饺子」,再往前追溯到明清笔记,连「立冬食饺」的记载都没几条。说到底,饺子的「仪式感」,从来都是人给的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今年的饺子更「潮」了。刷小红书会发现,羽衣甘蓝碎混魔芋粉的「减脂饺」、荞麦皮裹菌菇的「生酮饺」成了年轻人的新宠,甚至有博主研发出「零卡糖馅料」——「冬天吃饺子也怕胖?那就让饺子先‘轻’起来」。有网友晒出自己做的「轻食饺子」,皮是菠菜汁和的,馅是鸡胸肉加奇亚籽,配文「今年的饺子,学会了自我管理」,底下评论区笑成一片:「原来饺子也卷进了减脂赛道」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可饺子最戳人的,从来不是「有没有创意」,而是那口热气里的「熟悉感」。重庆姑娘小夏在北京漂了三年,昨天加班到十点,特意绕路去小区门口的东北饺子馆,要了份香菇鸡肉馅——「咬开的瞬间,蒸汽糊了眼镜,突然想起我妈去年立冬在厨房揉面的样子,她总说‘饺子要现包才香’,现在才懂,香的不是馅,是家里的烟火气」。还有同事说,早上收到妈妈寄来的冷冻饺子,备注「煮的时候多放汤,像家里一样」,拆开快递盒时,冰袋还没化,饺子上结着薄霜,像极了老家冬天的窗沿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那些关于「立冬吃还是冬至吃」的争论,说到底都是虚的。年轻人喜欢的不是「必须哪天吃」,而是「找个由头吃」——吃的是冬天里的一口热乎,是和父母辈同步的生活节奏,是在快节奏里慢下来的五分钟。就像我妈昨天发的微信:「今天包了你爱吃的胡萝卜牛肉饺,冻在冰箱里,等你周末回来煮」。原来饺子从不是什么「过时的传统」,它是中国人冬天的「情绪锚点」,不管走多远,一口热气就能把你拉回最熟悉的温暖里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晚上下班路过便利店,我也买了份白菜猪肉饺子。咬开时热气涌上来,突然想起小时候在重庆老家,冬天的晚上,妈妈会在煤炉上煮饺子,我蹲在旁边等,她总说「吹吹再吃,烫嘴」。现在离家几千公里,可这口热气,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

今天你吃饺子了吗?不管是减脂的、祈愿的,还是家里包的,那口裹着热气的「熟悉」,就是冬天最该有的样子。

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 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